公視【有教無淚、藝起護兒】報導

原視頻網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NLU9ewJe9Q

根據調查,全國疑似過動、被轉診到「兒童心智科」或「精神科」的學童,有超過八成,會被確診是過動兒,進而被建議用藥。但有家長呼籲,希望外界,不要以精神疾病,來「標籤化」過動兒,而且要重視,過動兒用藥,帶來的副作用問題。

活潑好動、靜不下來的孩子,常被貼上標籤,是罹患過動症,需要藥物控制,不過,實際讓孩子服用藥物治療的家長卻認為,藥物不僅副作用太大,更壓抑孩子的潛能發展。

==家長 羅小姐==
爸爸媽媽你們要瞭解真相
不要輕易聽信別人說
你的小孩是什麼什麼
你要自己去了解你兒子
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

而從幼稚園開始,一路求學過程都被認為是過動症的凱文,是靠著運動抒發精力。

==家長 林小姐==
因為他的健康沒問題
他跟我的反應也很好
所以我就很艱辛 那段時間
我自己都會很困惑
但是後來他一路的發展
證實我的看法是沒錯的

==高中生 凱文==
感覺到自己
沒辦法把體能揮發出去
所以到後來參加社團
後來長大能夠參加東西變多了
所以就到處去運動
到處去找自己的興趣

根據公民人權協會對全國522間國小的抽樣調查,發現疑似過動兒被學校轉診到兒童心智科或精神科,其中有超過82.64%的孩童,會被確診是過動兒ADHD,進而投以藥物治療。

==內科醫師 蘇熙文==
鑑定之外 應該藥物應該是做最後
可是我們目前都是
幾乎當第一線在使用
他應該先去排除這些背後的因素
然後解決背後的因素
這才是真正治本的道理

醫師也認為,即使選擇接受藥物治療,家長也必須清楚瞭解副作用,並尊重孩子的意願,呼籲各界不要輕易將過動兒,貼上精神疾病的標籤。

記者 李淑蘭 陳顯坤 高雄報導

發表留言